肥胖是因吃得不对,而非吃得多!美17学者发文

2021-10-01
71


人们普遍认为,肥胖的流行,是由于吃的过多,动的太少。

美国饮食指南建议,减肥“要减少从食物和饮料中获得的热量,并增加活动消耗热量,但目前肥胖及相关疾病依旧稳步上升。

近日,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》17位学者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,肥胖不能简单视为能量出入不平衡,而认为“碳水化合物-胰岛素模型”更能解释肥胖问题。

“碳水化合物-胰岛素模型”将肥胖归咎于现代饮食模式,其特点就是吃了过多的高糖负荷食物,尤其是过度食用精加工过碳水化合物,导致脂肪储存、体重增加。

吃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时,机体就会增加胰岛素分泌,对脂肪细胞发送“囤热量”的信号,减少了为肌肉以及其他代谢活跃组织提供能量。

而这种错误也让大脑“犯了迷糊”,认为机体还没有获得足够的能量,就刺激产生了饥饿感。另外,机体为了“节能”,新陈代谢也可能会减慢。最终的结果就是,一个人老觉得饥饿,即使脂肪已经“越囤越多”。

有人认为,中国历史上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,是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,并没有高碳水化合物带来的问题

但作者认为,当时人们体力活动多,食物供应受限,可能抵消饮食对体重增加的影响。最近进入高糖饮食的中国人中,肥胖和代谢性疾病已经大幅增加。

作者认为,采用“碳水化合物-胰岛素模型”,更为关注吃什么。少吃高糖负荷碳水化合物,就会减少机体“囤脂”的动力,进而机体就会减少饥饿感,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,这对于管理和防治肥胖具有根本影响。

而限制热量的减肥措施,最初会导致体重减轻,人一种能有意识地控制体重的印象。

但身体的反应则反对减肥,进而使代谢率下降,饥饿感升高,需要越来越严格的热量限制,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缺乏自制力。

通过低饮食,人可能会饥饿感更少,促进自发减重。一个可行的策略是全谷物、水果、豆类和非淀粉蔬菜,以及坚果、种子、鳄梨、橄榄油替代高糖负荷食物(精制碳水化合物)

作者也很客观地表示,就怎么变胖的上述两种模型还需进一步开展研究明确,也许未来还会更为明确的新模型。他们呼吁,开展建设性讨论,促进不同观点学者间的合作。

来源:Ludwig DS, Aronne LJ, Astrup A, etal. The carbohydrate-insulin model: a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obesity pandemic. Am J Clin Nutr. 2021 Sep 13:nqab270. doi: 10.1093/ajcn/nqab270.

转载:请标明“中国循环杂志”

很多疑难复杂病例,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

长按图片,显示识别二维码,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:

“阜外说心脏”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

“阜外说心脏”,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,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、规范、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。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,卫健委宣传司评选,“阜外说心脏”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。


Escriba su comentario